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當前位置:首頁技術文章

      • 20246-21
        微納3D打印技術在耐高溫連接器制備中的應用

        隨著大數據、5G時代的到來,移動通信、計算機等領域迎來新的發展機會,連接器已成為這些行業急需的組件。同時,受益于通信、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工控安防等行業的持續發展,全球連接器市場需求保持著穩定增長的態勢,全球連接器總體市場規模總體呈現上升態勢。為滿足下游終端產品的短小輕薄、性能提升的發展趨勢,連接器也逐步向微型化、高速化和大電流方向發展。終端產品的微型化,意味著連接器的線距不斷變小、接觸點更加密集,需要在極小的空間內實現同等的功能,也對連接器內部的觸腳間電阻、抗電磁干擾能力...

      • 20246-21
        港大、港理工和山東大學《Science》:仿若綠的選擇性定向液體傳輸

        液體在固體表面的定向傳輸對許多應用都至關重要,例如生物醫學檢測、水收集、海水淡化、傳熱傳質等。自然界中的定向傳輸現象為液體在表界面傳輸提供了豐富的解決方案。例如,仙人掌將收集的霧汽從刺尖輸送到根部;蜘蛛絲將捕獲的霧汽從周期性紡錘結輸送到關節;蜥蜴通過相互連接的毛細通道將水輸送到鼻子;翼狀豬籠草利用多尺度結構從唇內邊緣向外邊緣定向輸送花蜜;南洋杉葉利用毛細鋸齒效應沿固定方向輸送特定液體。然而,科學家們在這些生物體系中發現,液體傳輸都具有相同的模式,即一種液體只能沿著固定的方向定...

      • 20246-18
        華中科技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可注射超聲傳感器用于顱內生理信號監測

        當前,臨床上監測顱內壓等關鍵生理指標的技術,通常需要通過外科手術將有線傳感器植入患者顱內。這種方法存在一定風險,如術后感染和并發癥等。盡管現有的無線電子傳感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這些風險,但由于它們的體積較大(例如,傳統電子元件的截面積往往超過1平方厘米),因此不適合通過微創注射方式植入。此外,由于無線電子傳感器不能在體內自然降解,患者還需要進行二次手術來移除它們。因此,在臨床實踐中,這些無線傳感器也面臨著許多挑戰。華中科技大學臧劍鋒教授、姜曉兵教授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曉...

      • 20246-14
        西安交通大學:高滲透性、黏附和長時間耐用性的仿樹蛙腳蹼的可穿戴柔性電極

        近年來,隨著生理電信號在輔助醫療、科學訓練及神經科學研究等的領域的不斷深入和廣泛應用,可穿戴柔性電極成為了眾多學者的研究焦點。非侵入式柔性電極能夠將人體內部的離子電信號轉換為電子元器件可讀取的電子信號,成為了連接這兩者的橋梁。然而如何實現高質量信號的采集、實現不同皮膚狀態下的長時間穩定粘附及提高長時間穿戴舒適性,是阻礙柔性電極應用的研究難點。盡管已有研究團隊提出了許多能提高粘附力與增加透氣性的結構,但仍舊難以實現穩定粘附性、低界面阻抗和高透氣性的有機統一。因此,開發一款兼具高...

      • 20246-12
        蘭州大學范增杰:協同緩解肌肉力量減退促進神經再生的仿生海參微針神經導管

        周圍神經損傷(Peripheralnerveinjury,PNI)是一種常見的外傷性疾病,常由車禍、戰傷、工傷和醫療事故等引起。PNI的典型臨床表現為受損神經所支配的區域出現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其嚴重程度因損傷程度而異。這種疾病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與不便,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給患者與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PNI的傳統治療方法可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類。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電刺激、磁刺激、激光光療等,而手術治療方法包括神經縫合術和神經移植術(包括同種異體移...

      • 20246-7
        自然啟示錄:豬籠草的神奇秘密,科研界的新突破

        受自然生物學啟發制備的具有不同潤濕特性的功能性表面在液體收集、液滴操縱、減阻及油水分離和藥物輸送系統等領域蓬勃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功能性拒水表面成為其中一個熱門議題。荷葉上的超疏水現象表明由親水材料制成的具有特殊微納結構的表面可以實現疏水甚至超疏水特性。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致力于設計和制造特別的微納結構使得由親水材料組成的表面呈現出超疏水的特性,進而實現更多特定的功能。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張輝副教授等提出了一種新型3D打印仿生超疏水花瓣狀微結構表面,其靈感來自豬籠草口...

      • 20246-7
        深圳大學張學記團隊:用于生酮飲食管理的可穿戴垂直石墨烯微針生物傳感器

        生酮飲食在治療慢性疾病方面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但長期的生酮飲食也存在健康風險。盡管現代醫學在診斷和治療方法上取得了進步,但在這種飲食策略的個性化健康管理方面仍存在巨大差距。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種用于實時監測酮體和葡萄糖的可穿戴微針生物傳感器。這種微針陣列具有出色的機械性能,可對間質生物標記物進行持續取樣,同時減少皮膚穿刺帶來的疼痛。垂直石墨烯具有出色的導電性,使傳感器具有234.18μAmM-1cm-2的高靈敏度和1.21μM的低檢測限。將這種集成的生物傳感器用于人體志愿者...

      • 20246-6
        西湖大學周南嘉團隊:通過模塊化設計的擠出頭調控纖維內部周期性結構

        具有復雜內部結構的多材料一維(1D)纖維一直是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究熱點。其柔性、可擴展性和多功能性使纖維廣泛應用于驅動器、發光器件、儲能設備、傳感器和藥物輸送裝置等應用。其中,周期性結構纖維可以通過對周期的設計和調控,顯著提高纖維的性能和功能。將一維纖維組裝成二維圖案或三維結構將大大擴展其應用空間。然而,傳統的纖維加工方法(包括熔融紡絲、溶液紡絲和靜電紡絲)需要編織、針織等后紡絲工藝,這限制了生產效率,并給材料選擇和復雜結構的制造帶來了困難。與傳統制造相比,增材制造(AM)具...

      共 593 條記錄,當前 23 / 75 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跳轉到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