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當前位置:首頁技術文章

      • 20244-9
        Incus基于光聚合原理的金屬增材制造技術應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8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7年,傳統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并明確了一系列具體目標。這再次強調了傳統制造業的重要性,旨在進一步鞏固增強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推動由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在現代工業的快節奏步伐下,傳統制造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緊迫挑戰,它逐漸不能滿足現代工業對高復雜性和高效能的需求。然而,增材制造技術可以實現復雜零件的快速、精確制造,在提高設計自由度、快速原型制作...

      • 20244-7
        探索3D打印內窺鏡的前沿技術:優勢與挑戰并存

        3D打印技術近年來在醫療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特別是在內窺鏡制造方面的應用更是引人矚目。通過3D打印技術制造的內窺鏡不僅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點,還具備個性化、微型化等優勢,為醫療診斷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首先,3D打印內窺鏡能夠實現高精度制造。傳統制造方法難以達到的復雜結構和微小細節,在3D打印技術的加持下變得輕而易舉。這大大提高了內窺鏡的性能和可靠性,為醫生提供了更為清晰、準確的診斷依據。其次,3D打印技術能夠實現內窺鏡的個性化制造。每個患者的生理結構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傳統的...

      • 20244-3
        南科大楊燦輝和葛锜團隊:多材料3D打印具有多模式傳感功能的離子電容傳感器

        在過去十年中,離電器件(IonotronicsorIontronics,離子-電子混合器件,即基于離子與電子協同作用的器件)因其固有的柔韌性,可拉伸性,光學透明性和生物相容性等優勢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現有的離電傳感器由于器件結構簡單、成分易泄漏,導致器件穩定性差,傳感功能單一,極大地限制了實際應用。因此,設計制造性能穩定且具有多模式傳感能力的離電傳感器具有重要的工程應用價值。南方科技大學力學與航空航天工程系楊燦輝團隊與機械與能源工程系葛锜團隊,報道了通過多材料光固化3...

      • 20243-29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基于增材制造的材料微加工的最新進展

        增材制造(又稱3D打印)是一種先進的材料加工技術,可用于產品的快速成型,以及復雜結構產品的精密加工,因此,3D打印在功能器件,微模具以及超材料的制備等領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基于3D打印技術的材料微加工工藝取決于打印工具和所應用材料,通過對打印物體的高精度控制,實現復雜結構的微制造。近年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系在此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他們自主研發制備了一系列可光固化打印樹脂,通過利用前驅體策略以及二次固化處理,配合打印精度為微米級的摩方精密面投影微立體光刻(PμSL)技術,...

      • 20243-29
        雙梯度表面上的自適應液滴彈跳,摩方精密為力學研究制備提供支持

        香港理工大學王鉆開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雙梯度表面,使得碰撞該表面的液滴在不同的碰撞速度下自動切換至相應的液滴彈跳模式。這種自適應切換的液滴彈跳避免了對液滴碰撞點的操控需求,且在更大的液滴碰撞速度范圍內實現了液滴的快速脫離。團隊成員使用摩方精密的nanoArch®S140(精度:10μm)微納3D打印機制造微米級別的微針陣列,微針底座300μm,長800μm,微針間距300μm,在SEM圖像中展示出良好的形貌和陣列分布。與先前報道的其他策略相比,該工作設計的雙梯度表面結合...

      • 20243-27
        光敏樹脂3D打印在STEM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3D打印技術已經成為教育領域中一個具有潛力的新工具,尤其是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這四個領域的綜合教育——即STEM教育中。光敏樹脂3D打印作為一種高精度、快速成型的技術,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直觀且互動的學習方式,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見,豐富了教育資源和手段。在STEM教學中,光敏樹脂3D打印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光敏樹脂3D打印可以將學生的設計快速轉化為實體模型。無論是生物解剖學中的人體器官模型,還是物理課程中的力學裝置,甚至是數學幾何體,都...

      • 20243-25
        生物醫學領域的革命者:3D打印人體組織模型

        在生物醫學領域,3D打印技術正在引發一場深刻的變革。通過層層堆疊特殊材料的方式,3D打印機能夠構建出精確的人體組織模型,為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提供了新的維度。這些模型不僅是教學工具,更是進行手術模擬、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以及研發新藥的重要基礎。本文將探討3D打印人體組織模型在生物醫學領域中所扮演的革命性角色及其帶來的影響。科研3D打印機使得復制病人特定的解剖結構成為可能。借助醫學影像數據如CT或MRI掃描,研究人員可以生成三維圖像,再通過3D打印技術將其轉化為實體模型。這種個體化...

      • 20243-25
        南方科技大學葛锜/西安交通大學原超團隊:陶瓷4D打印研究最新進展

        4D打印是一種基于3D打印發展的新型制造技術。相比3D打印,4D打印將智能材料和力學設計融入制造過程。因此在外界環境刺激(如光、熱、電、磁等)下,4D打印結構可隨時間產生形狀或功能的改變,在生物醫療、航空航天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實現4D打印的材料主要局限于水凝膠、形狀記憶聚合物和液晶彈性體等智能軟材料,而對于陶瓷類材料的4D打印仍存在諸多技術瓶頸。現有的陶瓷4D打印主要基于墨水直寫工藝,且需模具實現結構預編程,效率和精度有待提高。數字光處理(DLP)技術是一種通過...

      共 592 條記錄,當前 27 / 74 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跳轉到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