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當前位置:首頁技術文章

      • 20239-22
        活字印刷術啟發下的3D自由組裝模塊化微流控系統

        近三十年來,微流控技術在生物研究、生物醫學診斷、材料合成和分析化學等科學和工程領域的應用中取得了顯著進展。微流控技術的快速進步得益于*微加工技術的發展,例如軟光刻、激光直寫和3D打印技術。通常情況下,微結構被設計和集成在單顆芯片上,以實現芯片實驗室(LOC)的總體目標。制造具有單片整體結構的微流控芯片適用于批量生產階段,但在研發初期可能不是一個有利的策略,因為其不具備更換部分結構的靈活性。而微流控結構的模塊化是使用多個模塊構建微流控系統的另一種策略,其應用具備可重構性、靈活性...

      • 20239-20
        高精密3D打印:塑造未來的關鍵技術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3D打印技術已經無處不在。從玩具、家具到醫療器械,3D打印的應用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然而,對于3D打印技術的理解和認識,大多數人可能只停留在其表面層面,即制作一些日常用品。實際上,3D打印技術的應用遠不止于此,它在許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尤其是在高精密制造領域,3D打印技術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視。高精密3D打印是一種利用高精度、高速度的3D打印技術,制造出具有復雜形狀和高精度的產品的技術。這種技術的出現,為許多高精密制造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 20239-18
        微尺度3D打印設備還有其他什么應用領域?

        微尺度3D打印設備除了上述應用領域外,還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應用領域,以下是500字的介紹:在生物醫學領域,微尺度3D打印設備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由于生物組織具有復雜的結構和功能,傳統的制造方法往往難以復制這些特性。而微尺度3D打印技術可以通過細胞、生物材料和生長因子的精確調控,制造出與天然組織高度相似的仿生組織和器官。例如,已經有人利用微尺度3D打印設備成功地制造出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骨骼、軟骨、神經組織和血管等。這些仿生組織和器官在藥物篩選、疾病治療和再生醫學等領域都具有廣泛的...

      • 20239-14
        利用等比例擴大管道尺寸實現用于核酸藥物遞送的脂質納米顆粒的可擴展化合成

        基于脂質納米粒子(LNPs)的核酸藥物遞送系統已經被證明在基因編輯、癌癥治療、傳染病預防、慢性病治療等領域具有巨大潛力。微流控技術作為一種高效的可調合成平臺,可以在LNPs的合成過程中精確控制流動參數,包括流量比、總流量以及脂質濃度等,從而實現不同尺寸的粒子合成。這對于實現不同器官的精準靶向具有重要意義,是當前科學研究的一個關鍵焦點。然而,將LNPs從實驗室研發成功轉化為臨床應用仍然面臨一個嚴峻的挑戰:如何穩健地實現制備規模的放大。目前,規模化合成LNPs的方法主要分為并行化...

      • 20239-13
        精密3D打印在制造業中的應用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創新,制造業正經歷著一場全新的變革。其中,精密3D打印技術成為了制造業的一顆明星。該技術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和靈活性等特點,正逐漸改變著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方式。精密3D打印技術是一種基于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CAD/CAM)的制造技術,它通過逐層堆疊材料來構建三維物體。其原理主要包括建模、切片、打印和后處理等步驟。首先,使用計算機軟件進行三維建模,設計出需要打印的物體。然后,通過切片軟件將三維模型切割成薄層,生成打印路徑。接著,將打印材料(如塑料、金屬等)加熱...

      • 20239-8
        微納增材制造:開啟微觀世界的創新之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3D打印技術在各個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傳統的3D打印技術往往面臨著微觀尺度下精度不足、工藝復雜等問題。為了滿足微納級物體的制造需求,就要使用微納3D打印系統,本文將介紹該系統的原理、應用和未來發展前景。微納增材制造是一種基于傳統3D打印技術改進的新型制造技術,其主要目的是在微觀尺度下實現高精度的物體制造。相比傳統的3D打印技術,該系統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的優勢:該系統采用了*的光刻技術。在傳統的3D打印技術中,由于光源的波長限制,無法滿足微觀尺度下...

      • 20239-7
        基于離電傳感器的指尖脈搏測試在動脈硬化中的應用

        動脈硬化是一種常見的、危害性極大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是引起中風與心肌梗塞的重要因素。在臨床上,通常可以通過對脈搏波傳導速度(PWV)的測試來對動脈硬化進行評估與診斷。這種方式一般需要在動脈的兩個不同位置進行脈搏檢測,通過計算兩個位置脈搏的路程差與時間差得到PWV。然而,這種檢測方法依賴于昂貴且體積龐大的檢測設備,難以適用于動脈硬化的日常監測。此外,目前基于光電容積法的脈搏檢測方法易于受到運動與自然光的干擾。因此,開發一種非侵入式的,并對動脈硬化進行連續準確監測的可穿戴設備,可以...

      • 20239-6
        利用網絡可逆生長實現可再生活性4D打印

        在文學影視作品中常有“返老還童”之類的奇思妙想。比如經典奇幻電影《本杰明巴頓奇事》中,男主角本杰明巴頓出生時就有著80歲暮年老人的老態龍鐘,但神奇的是,隨著歲月的推移,他卻逐漸變得年輕,最終回到嬰兒形態。這種“逆生長”的能力對于人類來說也許就像神話和電影一樣遙不可及,但是在神奇的大自然中卻真的存在一種可以逆生長的生物——燈塔水母(圖1a)。這種水母在適宜的生存環境中會遵循自然的生長過程,逐漸從卵生長至水螅體,最終達到成熟的可以自由移動的水母形態。但是當環境不適合生存時,比如食...

      共 591 條記錄,當前 36 / 74 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跳轉到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