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當前位置:首頁技術文章

      • 20252-1
        微尺度3D打印設備的結構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微尺度3D打印設備是一種能夠在微米甚至納米級別進行精確打印的先進設備,它的出現為科學研究和精密制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固化原理,特別是面投影微立體光刻(PμSL)技術。該技術使用高精密紫外光刻投影系統,將需打印圖案投影到樹脂槽液面,在液面固化樹脂并快速微立體成型,從數字模型直接加工三維復雜的模型和樣件。通過層層疊加的方式,最終構建出所需的三維結構。微尺度3D打印設備的結構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光學系統光源:常見的有紫外光LED、激光等。如摩方精密的nanoA...

      • 20251-24
        摩方精密2024年科研文章匯總(下)

        摩方精密作為全球微納3D打印技術及精密加工能力解決方案提供商,憑借原創技術實力、優質服務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為全球40個國家的700多家科研機構提供了強大動力,助力科研人員深入探索各個領域,并取得了眾多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如今,在公開學術網站上,含有“摩方/BMF”字樣的相關論文數量逐年攀升,2024年更是達到了百余篇,其中更有發表于包括Science、Nature在內的國際學術期刊上的多篇論文。本篇將深入剖析微納3D打印技術如何在仿生學、新材料、超材料、太赫茲以及微納制造關鍵...

      • 20251-24
        摩方精密2024年科研文章匯總(上)

        在追尋科學真理的征途上,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們持續積累知識與智慧,每一項科研成果都代表著對自然法則和社會發展更深層次的洞察。2024年,摩方精密憑借超高精度的3D打印技術賦能,為眾多科研探索提供了堅實的動力支撐,使得科研工作者得以在各個學科領域深耕細作,取得了眾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研究成果。本次科研成果匯總,涵蓋了生物醫療、微機械、微流控、仿生、超材料、新材料、新能源、太赫茲等領域的科研成果,這不僅是對科研活動的全面梳理,更是對未來科研趨勢的可視化預測。(點擊圖片即可閱讀文章)01...

      • 20251-17
        超寬帶無色差超分辨廣角太赫茲成像透鏡

        鑒于太赫茲信號的高穿透性和非電離特性,其在生物醫學成像,生物傳感,無損檢測等領域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如早期癌癥組織的識別和觀測,特定化學成分的鑒定,復合材料中微裂紋和空氣泡的檢測,已有眾多學者和企業投身于相關領域的研發工作中。但是太赫茲成像系統長期以來受制于傳統介質透鏡的強色差,強球差和低分辨率等問題,導致成像質量與實際應用需求之間仍有較大差距。尤其是對于0.3THz以上的成像系統,急需研發出超分辨率成像系統的解決方案。基于上述需求,香港城市大學太赫茲與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成...

      • 20251-17
        高精度微納3D打印系統在多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

        高精度微納3D打印系統是一種結合了微米級和納米級打印技術的先進制造系統,它能夠制造具有微小尺寸和復雜形狀的物體,在多個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和價值。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光固化、電子束、激光束以及電化學沉積等方法。在打印過程中,先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創建出所需的微納結構模型,然后通過特定的技術路徑,如光固化、電子束或激光束等方式,逐層成型,最終完成微納級物體的制造。例如,有的系統利用中空AFM探針配合微流控制技術在準原子力顯微鏡平臺上,將帶有金屬離子的液體分配到針尖附近,再利用...

      • 20251-15
        哈利法大學:利用氧化銅在氧化鋁中的自發滲透制備多孔復合材料的增材制造

        具有復雜三維(3D)幾何形狀的陶瓷復合材料,為集中式太陽能、下一代通信、航空航天、醫療保健、汽車和水處理等各種新興領域提供了廣泛的應用前景。增材制造(AM)技術的最新進展,極大地改變了具有復雜3D結構和所需功能的高分辨率陶瓷零件制造方式。這些技術包括還原光聚合,如投影立體光刻(SLA)、數字光處理(DLP)、雙光子聚合(TPP)和材料擠出,如熔融沉積成型(FDM),以及粘合劑噴射打印(BJP)和選擇性激光熔融(SLM)。3D打印氧化鋁(Al2O3)因其具有高機械強度、熱穩定性...

      • 20251-15
        高精度微納3D打印系統有著以下詳細的操作步驟

        高精度微納3D打印系統是一種結合了微米級和納米級打印技術的先進制造系統,它能夠制造具有微小尺寸和復雜形狀的物體,在多個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和價值。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光固化、電子束、激光束以及電化學沉積等方法。在打印過程中,先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創建出所需的微納結構模型,然后通過特定的技術路徑,如光固化、電子束或激光束等方式,逐層成型,最終完成微納級物體的制造。例如,有的系統利用中空AFM探針配合微流控制技術在準原子力顯微鏡平臺上,將帶有金屬離子的液體分配到針尖附近,再利用...

      • 20251-14
        從設計到制造:3D打印內窺鏡的完整工作流程解析

        3D打印內窺鏡的制造過程是一個從數字設計到實體產品的轉變,其工作流程包括設計、建模、切片、打印和后處理等多個環節。首先,設計師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創建內窺鏡的三維模型。這一步驟至關重要,因為模型的精度和細節將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性能和質量。設計師需要確保內窺鏡的結構合理,同時滿足臨床使用的需求。接下來,將三維模型導入切片軟件中進行處理。切片軟件將三維模型轉換為一系列二維薄片,每個薄片代表內窺鏡的一個橫截面。這一步驟是為了讓3D打印機能夠逐層打印出內窺鏡的實體。然后,...

      共 563 條記錄,當前 6 / 71 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跳轉到第頁